美里沈氏公会 SIM ASSOCIATION MIRI ,PERSATUAN SIM MIRI

美里沈氏公会
SIM ASSOCIATION MIRI
PERSATUAN SIM MIRI
Address 会所地址:
美里珠巴五号路洛2418号
No. 13, Lot 2418, Jalan Tiong Hua, Krokop 5,
98000 Miri, Sarawak, Malaysia.


Contact 联络电话:
主席沈德光(+6017-8512323)

GPS Coordinate 地标位置:
E 114° 00' 03.8'' N 4° 25' 06.2'

Location Map 地图位置
 

沈姓源起
Sim History
 

沈姓

姓氏源流

沈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邥,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聃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聃季载封于邥国,沈氏源本邥氏,春秋鲁成公八年为晋国所灭,邥氏子孙南迁楚国之沈丘聚居,而且当上楚国左司马,称为沈尹,子孙以沈为姓。

邥国子孙亡国后,而失去城邑,所以将邥之邑部去掉改为水部成为沈氏吁后代子孙要饮水思源之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黄帝一玄嚣一帝喾一后稷一周文王一聃季载(少昊金天氏)

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陆终一楚王一沈尹戍一沈诸梁(封叶公)

沈氏虽有以上3说,但是皆是同宗,然而有趣的故事往上追溯,周文王是帝喾,玄囂的后代,陆终是颛顼,昌意的后代,少吴(玄嚣)与昌意本是两兄弟是黄帝的儿子,叙途同路,黄帝是沈姓与叶姓的老祖宗。

「叶公伟绩万古存,平乱问政定干坤,畏龙本是千年误,爱民自有父母心。」

中华沈氏,是为一家,

始祖季载,肇造荣华;

悠悠千载,衍庆华夏;

天南地北,血脉瓞瓜;

阔别万里,皆系中华。

沈姓族人的偉大功臣

公元五八一年“隋文帝杨坚”纂“北周”自立为帝,继立的“隋炀帝”由于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而官吏贪残,人民被逼起义,各地留守官吏亦拥兵割据,互相征战。公元六一八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扫灭群雄,建立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

“唐高祖李渊”晚年退位,“太宗李世民”继位,公元六五零年太宗崩,子“李治”嗣位,是为“唐高宗”。

公元六七六年,唐高宗仪凤二年,闽粤、泉州、潮州地区,獠贼占据山寨,打家劫舍,人民生活困苦,因此,钦派翊府左郎将“陈政”出镇绥安,我祖勇公随军为先锋,南下平乱。

第四十八世“勇公”,讳彪,字世纪,河南固始县人,随军平乱,主将“陈政”卒,公佐辅其子“陈元光”(后追封为开漳圣王)袭父职,“勇公”佐辅平贼,每次战役,身先士率,冲锋陷阵,尤以岳山之战,破卅六寨,贼寇闻祖威名,莫不弃甲而遁。“唐高宗”闻其勇,赐名“勇”。建立“漳州”后,祖驻军“诏安县”,日夕谋民生乐利,披荆棘,开村落,集流亡,课农通商,辟地数千里,功绩懋著,为开辟“漳州”大功臣,南宋理宗淳佑间,追封“威武护美上将军,加封武德侯”,祖妣“尤氏妙嘉”敕封一品夫人。

“勇公”裔孙千余年来分居漳、泉、潮各地。农历二月廿二日为祖诞辰,本定为春祭之期,农历七月廿五日为祖忌辰,定为秋祭之期,并以古礼祭祀,助兴,尤以漳、泉、潮各州沈族乡村,更为隆重。

祖因剿灭闽粤间之贼寇,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丰功伟绩,名列青史。祖逝世后,漳、泉、潮三州民众,为纪念祖之威德,都立祠祭祀,刻碑以致。裔孙对祖之称呼,如“泉州”人称之为“祖王”,“漳州”人称为祖公,“潮州”人则称为“老爷公”,因为潮州人称神圣为“老爷”,为尊崇祖之威德,而以神化尊奉之。

武德候亦人亦神

在闽南和潮汕地区凡沈氏聚族而居的村庄,几乎都建有武德侯祠。甚至在泰国、新加坡和台湾等地,因侨居那里的沈氏很多,也分别成立了沈氏宗亲总会和各地分会。各宗亲总会分会无不修建沈氏宗祠一武德侯祠以作四时崇祀之所。其规模最大,也最有气派的;当首推沈氏开闽朝的发迹地诏安县城了。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武德侯寿诞这一天,凡居住闽南、兴梅、潮汕地区的沈姓村庄,都要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因为诏安有“沈半县”之称,单是诏安县城内的沈姓人家,也无法在同一天共聚一堂举行庆典。所以,自农历六月三十日开始,各聚姓而居村落,便以人口的多少来决定庆典的先后。轮到的那天,便到武德侯祠抬圣驾出游。诏安城内,万人空巷,盛况空前。精壮小伙子抬著圣驾,前有锣鼓开道,后有马队慈驾;或扮涤戏(化妆游行),或擎大标(标旗游行),队伍排成长龙。所到之处,前呼后拥,鞭炮震天,香烟如云,百姓顶礼膜拜。将到达目地的时候,则策神马来回奔馳,一报,二报,三报,煞是威严。尔后与第二班轮到者交接。就这样一日游过一日,一社游过一社,一乡游过一乡,一直游至十月三十日。游神赛会达4个月整,堪称“中国之最”,有可能还可以进吉尼斯纪绿。十月三十日武德侯圣驾回庙,游神便达到高潮。精壮小伙子把圣轿高举过头,呼拥奔走,刀斧手导于前,马队护于后,于庙前旷地奔跑(俗称跑王)。此时,鼓乐喧天,“企脚铳”百发齐响,鞭炮千串同爆,鞭炮声隆喹,大地震动。在信徒们的一片祷颂声中,武德侯圣驾归座。潮汕各乡虽无此规模,也是热闹非常。

原来,武德侯乃是漳潮沈氏开祖沈世纪。沈世纪原籍河南固始县,唐高宗总章二年慈陈政统兵南下平“蛮獠啸乱”陈政殁后,他又辅助陈之子陈元光,是陈元光的得力助手。他枭勇善战,又有谍略。广东土寇陈谦联合闽南少数民族首领雷万兴等围攻揭阳,守将告急,沈世纪和陈元光长驱入潮救援。平乱之后,建置漳州,沈世纪授司马分营将之职,专门驻扎在南诏(今诏安)。《漳州志》载:“沈世纪,开漳功臣,乃名将也。”沈世纪落籍诏安,为闽、潮沈姓开基祖。潮汕大部分沈姓人家是从诏安迁移过来的,可算是沈世纪的嫡系子孙。潮汕沈氏立武德侯祠(庙)崇祀他,实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么,沈世纪是甚么时候受封武德侯的呢?又为甚么会从陈元光的一名部将而来上升为神衹呢?

事情是这样的:“啸乱”平定之后,高宗皇帝论功行赏。沈世纪800里长驱入潮解了揭阳之围,在战斗中,他挥刀入敌阵,所向披靡连斩数将,而后入城救援,真有“勇冠三军”之威。高宗听了陈元光的汇报后,当场为沈世纪赐名“勇”。所以沈世纪又名沈勇。

高宗皇帝命宫中起舞作乐,并要沈勇当众表演《将军破阵舞》。沈勇领旨,即身穿铠甲,脸罩铁面具,于殿前舞蹈起来。在雄壮的唐乐声中,沈勇的舞姿动作再加上懔烈怪异的艺术造型,越发显出阳刚威武的形象。高宗连声叫好,一高兴,当殿封他为“护国右将军”。沈勇来不及脱下铁面罩,便当即跪下受封。因这一句“谢主隆恩”沈勇罩在脸上的铁面具就再也脱不下来了,他从此就由血肉凡躯蜕化成神抵了。当然这只是传说。

唐宣宗年间,皇帝敕封沈勇为“殿前大将军”,至宋淳佑间追封武德侯。现在潮汕各地的武德侯祠(庙),一般塑有沈世纪的“武装圣像”(戴铁面具)和“朝服像”两尊。

鐵面具的傳説

我们祭拜祖公,会发觉吾始祖之塑像或画像有二种,一是文装著朝服,一是武装戴面具,目前各地沈氏宗祠或沈氏书院,所供奉者,多系武装圣像以纪念吾始祖之英勇事迹,使其永垂不朽。

有关戴铁面具之由来,乃因吾祖当年屡攻「飞鹅嶺」不下,一再失利,损失惨重。使蛮民有恃无恐,日益猖獗,官民不堪其扰。最后吾始祖乃与结义兄弟李义公,共谍破敌之计。由于李义公精通地舆之学,乃化装为相士,奋勇登山,深入山寨与蛮民周旋。发蛮民之叩,凡男人均相貌丑恶,女性则是妖媚美人,多属迷信及愚顽之辈。李义公乃哄骗蛮民称:官兵在山下平原扎营,蛮民下山找食不得,最好能在山腰或山脚掘长沟积水,以利耕种。倘官兵进犯时,亦有一水之隔,以利固守及反击。蛮民信其言,当李义公离去后,蛮民即全面动员,在山脚掘成几条水道,山上云雾受水气影响,逐渐稀薄消散,使上山路径易于办认。吾始祖见「飞鹅嶺」形势改观,再得李义公所供给之情报资料,忖蛮女妖媚,恐彼等见到汉人堂堂英俊相貌时,将蜂涌前来交缠,影响士气军心。是故,下令全部将士,用锅底黑灰涂面,吾始祖亦然。这一支「黑面」官兵,由吾始祖率领,深夜摸黑登山,直捣营寨。蛮民不分男女,见官兵狞狰面目,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天降神将。故此纷纷夺命逃亡,无心抗示。是役蛮民死伤无数,鞏固之「飞鹅嶺」阵地,从此荡平。

由于南蛮各地山地多属未开化民族,兼且愚昧迷信鬼怪。吾始祖自剿平「飞鹅嶺」之后,获得经验,继后凡进剿其他各山寨时,均命令将士将面涂黑或戴面具,既可却敌,又能防禦山林毒蜂侵袭,始祖本身亦套上鐵面具,手執斧鉞,身先士卒,躍馬揮戈,所向無敵。唐代皇帝聞其勇,乃賜名曰「勇」。並命始祖身著戰袍,套上面具,入朝覲駕。蓋皇帝及皇后均欲親睹吾始祖武装英姿,看看究竟如何威風,而能導致南蠻一帶土民,如此喪膽。後代裔孫為緬懷祖德威武而樂于供奉武装聖像。

鵝和白豆的傳説

李唐开基,为拓强土,命陈元光统率六将平南蛮,当时,闽粤二省,均属蛮地,为未开化之蛮民所盘据,常打家劫舍,民不聊生。

陈元光领旨挥军南下平乱,吾武德侯祖为六将中之翘楚,任先锋,骁勇善战。当其转战至福建漳州,进剿“鹅仔寨”时,却遭到该寨土人之顽抗,因该寨设在山顶最高处平原,又名“飞鹅嶺”,山腰经常满布浓雾,极难分辨登山路径及去处,致久攻不下。

某次,时值农历九月间,为该山白豆盛产之期,吾始祖率领部属埋伏山麓,伺机进剿顽敌,吾始祖由于胆识过人,独自潜入白豆园茂密丛中,时有山民所饲养之鹅群,因发现有生人藏匿而大声吼叫,惊动蛮兵前来包围搜索,形势至为危急,幸四周布满白豆蔓藤,蛮兵不能轻易近身,埋伏附近官兵,亦发觉吾始祖被困,遂蜂拥上前击退蛮兵,始化险为夷。

故此,辗转相传,一般裔孙皆认为白豆有救吾祖生命之功,而白鹅则属于祸首,是故,后世子孙,每逢祖诞或其他佳节,都杀鹅以祭,似有报复之意。随著风俗延续,裔孙们每逢节日皆竞相饲养大鹅,作为祭品,故吾潮有“赛大鹅”之风。

白豆因有功于吾始祖,故裔孙们向来不得用白豆制粿献祖,甚至平时亦多避而不食白豆。

武德侯祖词对联

武冠三军千古仰

德覃四海万家春


平闽声誉传百世

开漳德泽颂群黎

沈水远流普宇宙

叶尤传宗满乾坤

武著千秋源固始

德传万代肇梅山

光州固始光俎豆

诏邑梅圃荐馨香

武冠三军平闽开漳英名扬天下

德泽至今承传后裔大业誉全球

沈氏裔孙致意焚香酬祖德

叶尤同宗诚心礼拜报宗恩

武功赫赫英声振百世

德泽绵绵清誉垂千秋

光州绵世泽

梅圃振家声

歷史名人

沈約: 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听,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注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宋代時的沈括,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科學家。沈括博學多聞,著有《夢溪筆谈》,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科學著作。

台灣沈姓的開基始祖是明末浙江人沈光文,沈光文1651年到台灣,他在島上開設學堂,辦診所,廣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他去世后,台灣百姓為他建廟立像,並譽之為“台灣文獻初祖”。

清代,有福建船政大臣,兩江總督沈葆楨,他在福建開設造船廠,創辦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他曾兩度巡視台灣;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灣,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沈葆楨赴台辦理防務。沈葆楨到達台灣后,在台南安平建造了三合土炮台,他題寫門額為“億載金城”。

沈葆楨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人,清道光進士。1866年由江西巡撫砽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殺為借口,派兵侵台。沈葆楨臨危受命,以欽差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的身份,馳赴台灣布防設守。到台灣辦理防務的沈葆楨更認為台灣孤懸海外,七省以為門戶,久為他族所垂涎,“今雖外患暫平,旁人仍眈眈相視,未雨綢繆之計,正在斯時”因此,他利用辦理日軍侵台的善后事宜為契機,痛改過去因循守舊的做法,大力開創台灣建設新局面。他對台灣的行政區劃進行重新規劃,在防備薄弱的台島南端琅嶠增設恆春縣,歸台灣府管轄。經過改制,台灣的行政區劃增為二府、八縣、四廳。最后,沈氏還上疏清廷,建議仿江蘇巡撫分駐蘇州之例,移福建巡撫駐扎台灣。沈葆楨以非凡的魄力在台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局面,為日后台灣正式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周莊的街巷里穿行,坐在河邊的茶樓里,使人恍若走進了人間仙境。周莊因為了沈廳這樣的古民居,才更顯示出深厚的文化,而沈姓人家的故事也為周莊增添了幾許色彩。

沈鴻:(1906)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6519日生于浙江海宁。19191938年先后在上海协泰新布店当学、店员、司账,上海利用五金厂经理。

1938年,为抗日救国,离开上海到延安。19381949年在陕甘宁机器厂、晋察冀兵工局、华北企业部任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电机部、煤炭部、农机部、一机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他是一位通过刻苦自学获得理论知识同时又在实践中应用的实践家,长期从事机械工程的研制和组织领导工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领导研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1.2万吨全焊接结构的锻造水压机;参加组织领导制成功中国第一套火车车轮轮箍轧机;组织、领导研究设计制造了许多重大机械设备,如3万吨模锻水压机、4200毫米厚钢轧机等。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几十年他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爱国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倡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事一贯制”的工作方法。198510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全质奖章。著有《对机械产品设计的几点意见》、《关于什么是先进机械产品的探讨》、《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等文章。

沈紹安17671835)清代漆器艺术家。字仲康。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少时即习漆艺。年长后改革传统技法,创制福州脱胎漆器。将糊贴胎骨的粗厚麻布改为细薄的丝绸或夏布,使内胎原形很少改变,再加上饰金银彩漆,作品可达到人物眉目秀朗,衣带飘举,顾盼有神;花果萼妍实硕,枝叶掩映,鲜美动人。其后代继承他的技艺,并不断加以改进,所制福州脱漆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劝业会上展出并获奖。

沈壽18741921)近代刺绣艺术家。女。原名云芝,字雪君,晚号雪宦。1874813 日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192168 日逝世于江苏南通。曾赴日本考察刺绣。 1907年任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绣工科总教习。1914年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南通织绣局局长。她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西洋油画、摄影等艺术的长处,创制了注重光线明暗的“仿真绣”。曾绣制“意大利国王、王后像”、“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世界救主耶稣像”等名作。晚年在病中口述她刺绣艺术的毕生经验近代实业家张謇整理,编著成《雪宦绣谱》。

沈元1916)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4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留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与系主任,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还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航空教育组织领导和科研指导工作并取得重要成就,为中国力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英国期间研究证实了高亚声速流动下似圆柱体附近可出现正常流动的局部超声速区,当速流马赫数增加至一定值时方开始出现极限线的存在。这一结果启示了无激波跨声速绕流的可能性。这项开创性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空气动力学界广泛重视和多次引用。从事教育组织领导牙口科研指导工作40多年,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参加中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极力赞成关于建立导弹研究机械的建议,并预见到这一新事业需要人才的迫切性,主动要求同时在北京航空学院增建一整套相应的新专业。沈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时培养了大批科技力量。积极组织领导研制各种重大教学、科研实验设备'为北京航空学院设计试制成功的许多产品,填补了中国当时在这些领域的空白,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50年代即注意到计算机在航空航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及时组织技术培训、购置设备、计算机推广应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沈庆之386-465)南朝宋将领。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不识文字。勇敢有谋略。文帝、孝帝时(公元424-464 年),屡出击汉沔“群蛮”,平定朝中内乱。官至镇北大将军,封始兴郡公。他于娄湖(在南京)广置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凶暴,诛杀大臣,庆之尽言谏争,遂被杀。

沈有容(?-1624)明将领·。字士弘,安徽宣城人。少时好武,走马击剑,好兵略。万历时中武举。多从李成梁出塞作战,又累败倭寇,积功甚多,历官千总、都司、参将。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充山东副总兵,驻登州。天启初,擢都督佥事,充山东总兵官。后以年老乞休。

沈寿昌1861-1894)清末海军爱国军官。字清和,上海人。曾在挪威大学学习理化。公元1881年回国,在北洋舰队威远舰任二副,后任济远舰大副、帮带。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济远、威远、广乙三舰护送高升号运送陆军至牙山,日本海军在丰岛截击。管带方伯谦藏匿甲板后面,他在舵楼司舵,下令开炮还击,击伤日舰吉野,他中炮阵亡。

沈攸之(?-476)南朝宋将领。字仲达,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沈庆之侄。少孤贫,有武略。随庆之征讨,屡有战功,封平洛县五等侯,迁太子旅贲中郎。明帝时,召入直阁,会四方反叛,任攸之为宁朔将军,破敌于赭圻城外,进号辅国将军,监郢州诸军事,封贞阳县公,移镇荆州。顺帝即位,萧道成专政,攸之发兵反叛,攻郢州,众溃被诛。

沈希仪,明代将领。字唐佐,广西贵县人。初袭职为奉议卫指挥使。为人坦率,机警有胆勇,智计过人。尤善抚士卒。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屡破敌众,以功进都指挥同知。嘉靖时,积功至都督同知,充贵州总兵官。

沈法兴?-620)隋末割据者。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世为郡中豪强,有宗族数千家。隋宋任吴兴郡守。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有精兵六万,攻据余杭、毗陵、丹阳等十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闻赿王侗立于洛阳,乃上书称大司马录尚书事,设置百官,不久称梁王,年号延康。后被李子击败,投江死。

沈恪(?-593)南朝陈将领。字子恭,吴兴武康(今署浙江)人。深沉有谋略。初仕梁,为广州中兵参军。后拜员外散骑侍郎。侯景围台城,恪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侯。及陈武帝讨景,恪起兵响应。景平,受命监吴兴郡。后历事文帝、废帝、宣帝,累迁护军将军、平赿中郎将、广州刺史。后主即位,迁金紫光禄大夫卒。

 

沈斌(?-945)也叫沈赟。五代时后晋将领。字安时。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少为军卒。后梁时,为拱宸都指挥使。后唐时,以军功历任虢、随、赵等八州刺史。后晋时,任祁州(今河北无极北)刺史。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契丹犯寨,至于榆林,他派兵邀击。兵败城破自杀。




 
 
返回顶部


美里沈氏公会 SIM ASSOCIATION MIRI, PERSATUAN SIM MIRI
Address 地址:美里珠巴五号路洛2418号 No. 13, Lot 2418, Jalan Tiong Hua, Krokop 5, 98000 Miri, Sarawak, Malaysia.
Web design bywww.gbs2u.com
You are visitor number

QRCode